CBA虽然叫做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,但其实很多东西并不“职业”,近期前CBA球员、教练员李群便谈到了CBA的情况下,他表示CBA“世界第二联赛”的名头名不副实,只有中国人关注是远远不够的,另外谈及外援政策的放宽,他也表示认可,他觉得这样可以让国内球员和外援去共同竞争位置,从而去逼出他们的潜力。
其实不管是运营、转播还是其他方面,CBA距离职业联赛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甚至有不少球迷直接把CBA和中超称之为“企业代表队自娱自乐的联赛”。在此前CBA合同没有标准化,且球员市场流通非常闭塞的情况下,大多数球星基本上都能够一人一城,但今年夏天,包括陈盈骏、郭艾伦、周琦这些大牌球星全部离开原有球队,虽然一些球迷可能有些难以接受,但这确实才是CBA应有的球员流通,而不是像一潭死水。
撇开联赛的强度不谈,CBA想要真正地成为欧洲联赛,甚至是NBA这样的绝对职业联赛,高层的决策者首要是需要去反思的,最直观的转播镜头和回放技术,别说去对飚NBA了,甚至还不如日本B联赛和宝岛联赛,镜头永远给人一种不清楚的感觉(不管是分辨率还是精度),别再自娱自乐!距离职业联赛还有很长距离许多东西都得改变而在球员发生冲突时,立马转换镜头不让看,如果一昧地这样“一叶障目”,CBA联赛想要做大做强,可能还要走很多的弯路。
纵观世界各地的这些职业联赛,可能就只有咱们的CBA联赛是脱离群众,只服务于国家队的独特联赛,就拿前不久的中国男篮集训来说,许多在CBA联赛的核心主力,要一直集训到9月底,而那时距离CBA联赛开始估计就只有半个月不到的时间,长时间地为国家队去这样长时间的集训,球员不仅要承担很大的受伤风险,对于CBA球队而言同样如此。所以什么时候,CBA真的能够独立的存在,不再是为国家队服务,咱们的联赛应该就能够逐渐向职业二字去靠齐了。
至于李群谈到的外援政策,同样应该是职业联赛所具备的,咱们的联赛并不是为这些本土球员服务的,联赛需要观赏性,比赛强度需要提升,既然本土球员实力不济,那就得让这些外援给他们制造一些竞争压力,而不是让这群本土球员就此躺平,安逸地享受,实力达不到CBA级别,那就去低级别联赛打球,甚至是要面临就此失业的残酷现实。职业联赛从来就不是“全民健身”,让这群球员吃大锅饭,如果继续充斥着这些人情世故,CBA联赛的强度和关注度只会是越拉越低。在新赛季外援政策大概率会放开,加上今夏又有多名巨星改换门庭,CBA新赛季至少在观赏性方面是否会有提高呢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